
12月14日,从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衡水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衡水市重点实施了六大行动,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据衡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德中介绍,衡水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呈现顶层设计日趋完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重点集群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等4大特点。在促进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中,衡水市重点实施了六大行动。
实施转型升级行动,增强产业内生力。该局组织4期产业链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活动,助力企业资源精准对接、协同配置,实现链条产品就近“就地取材”;545个项目列入河北省重点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计划,其中技改项目355个,占全省技改项目的14%,全省排名第2。前三季度,341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累计达到725家,覆盖率达规上企业个数的67%;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提升工程,加快“1+N+X”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在全省首批搭建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15个。
实施科技赋能行动,提高发展驱动力。该局加快“衡水制造”向“衡水创造”转型步伐,工业设计中心提前两年实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覆盖,开展工业设计进园区进集群活动40余场次,服务企业1200余家,推动企业产品迭代升级256项;邀请高校院所来衡考察对接50余场次,发布科技成果百余项,促成4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河北省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团服务专项行动,选派31名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组建了8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小巨人”企业特派团入企服务145人次,已转化科技成果4项、挖掘关键核心技术23项、搭建技术创新平台25个、签订技术合同15份,技术合同成交额5675万元。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增强产业竞争力。该局组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首席质量官培训并聘任;支持行业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53项;主持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10项,立项省级标准5项;立项市级地方标准项目31项,发布8项衡水市地方标准,指导衡水市域内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主持或制修定团体标准26项,新增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1202项;大力培育品牌,全市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6.6万件,增长15%。
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增加产业带动力。该局研究制定《衡水市工业育龙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大龙+小龙”双线培育机制,市级重点培育26家龙头企业;培育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
实施金融助力行动,强化发展支撑力。该局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专精特新”银企对接大集活动、“政府陪行长走企业”、2023年度重点项目(企业)融资需求发布活动等,向各银行推送重点项目,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同时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改革创新金融服务。衡水市于今年6月获批全省唯一市级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
实施项目建设行动,提高发展持续力。该局坚持把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外出招商1428天,小团组外出考察5377批次,来访客商6963批次,招商推介965场次。举办7场次市级重大招商推介活动,共签约项目114个,总投资621.7亿元。此外,还组织央企对接活动410场次;大力实施园区能级提升行动,每月一主题开展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擂台赛”,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不断增强;每周举办市长企业家早餐会,邀请企业家、金融机构和商协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帮助解决问题,听取发展建议。开展“九捞九助”暖企行动、“衡水企业家日”“政策找企业”“12345+衡企通”服务热线等活动,为企业送温暖、解困忧、促发展,努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样板。
今年以来,衡水市坚决扛起“把工业立起来”的重任,将特色产业强市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闯新路的关键举措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场景,不断深化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奋力打造立县兴市的特色产业集群,县域特色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徐秀丽 刘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