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赤峰市巴林右旗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牧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水平提高上有了崭新变化。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接纳新能源、新技术、新风尚的过程中也为农村牧区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科技赋能 富了百姓口袋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作为农业种植大县,是全国重要产粮基地,种植种类丰富,耕收机械化率95%以上,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类)创建名单。北斗导航、农机社会化服务、无人机一喷多促……一系列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耕收效率,节约成本,还将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发展其他产业,为增产增收注入动力。
“除了种700亩地之外,我在旗里还与别人合伙开了酒店,春种秋收协调机械、人工、水电需要忙一阵,其余时间我能放在酒店经营上,主业、副业两不误,每年的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西拉沐沦苏木锡热嘎查种植户布仁曹都说。
新型能源 蓝了乡野天空
新能源走进寻常百姓家后,让农牧民告别传统取暖方式,通过电力驱动,让室内温度可调可控,电价补贴按照峰、平、谷三段收费,在日常电价基础上上下浮动50%,让百姓用得放心又实惠。且空气能还附带制冷功能,让农牧民在夏天纳凉更加便利,实现一机两用。
“安装了空气能真是方便了不少,不需要像以前按时给锅炉填煤,屋子也干净了不少,出远门在手机上就能调控家里的温度,冬夏两用,不少同乡看了后都想安装,咱们农村的条件越来越好,小院里一应俱全,跟城里没啥差别。”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哈日巴召村村民苏和说。
赤峰市生态环境局巴林右旗分局局长宋明芙表示,“我们将联合电力部门与相关企业,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方针,宜电则电,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塑造农村牧区崭新面貌”。
新风文明 拂润百姓心田
草原书屋、田间地头、农户庭院、“村村响”广播喇叭、手机互联网成为农牧民学习知识的新阵地,知会党的惠民政策、优秀传统文化、制度和规范,让百姓明事理、辨是非、知对错;定期组织“乌兰牧骑”文化下乡、“村晚”等系列活动,将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旗5家“百姓大食堂”“牧民之家”免费为农牧民提供婚丧嫁娶、技术培训、休闲娱乐的场地与设施,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为百姓减负,为文明加分,多年来,累计节省500万元以上。
“新”变化是农村牧区发展变化的缩影,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体现,科技和文明的雨露正播撒在乡野山涧,滋润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新征程上,巴林右旗正向“新”而行,用新动力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赵慧敏)